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改善、调节商品混凝土性能的掺和材料,在项目工程应用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商品混凝土化率的不断的提高,外加剂新材料的市场规模随之扩大;重点、难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进一步强化混凝土外加剂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不可或缺性。近年来,在国内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面临结构化调整,行业集中度日趋提升,行业龙头逐步凸显。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苏博特,股票代码:603916)主营混凝土外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防水与修复材料、交通工程材料等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设立3个子集团,控股19家子公司,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分布在福建、重庆、贵州、上海、北京、河南和陕西等地。业务领域涉及科学研究、工程材料、工程营造、节能环保等领域。业务区域涉及福建、华东、西南、西北和东北。
苏博特于2017年1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垒知集团于1980年经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的建筑科研机构。历经四十余年的稳步发展,已形成综合技术服务及外加剂新材料两大主营业务。
从资产来看,2021年苏博特的总资产为75.7亿元;净资产达到39.3亿元,较上年增加了4.7亿元,同比增长13.5%;截至2022年6月30日,苏博特的净资产为39.4亿元,同比增加0.2%。截至2022年6月底垒知集团的总资产为67.5亿元,同比增长3.6%;净资产为35.6亿元,同比增长4.3%。
从营收和经营成本来看,2021年苏博特实现了营业收入45.2亿元,较上年增加8.7亿元,同比增长23.8%;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7.5亿元,同比下降14.6%。2021年经营成本为38.3亿元,较上年增加了7.9亿元,同比增长26%。2021年垒知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7.1%;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0.1亿元,同比下降11.9%。2022年上半年经营成本为16亿元,同比下降13.3%。
2022年上半年苏博特的基本的产品有外加剂和技术服务等,其中外加剂的营收占比为78.5%,在该企业主要营业产品中排名第1;垒知集团的基本的产品有外加剂新材料和技术服务等,外加剂新材料的营收占比为58.7%。
2021年苏博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5.3亿元,同比增长20.9%;2022年上半年的纯利润是1.6亿元,同比下降24%。2022年上半年垒知集团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1.4亿元,同比下降9.9%。
2016-2021年期间,苏博特平均每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3.9%;垒知集团平均每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0.5%。2022年上半年,苏博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说明该企业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相对较强。
2021年苏博特和垒知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2亿元和1.88亿元,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是4.86%和3.82%。比较2021年和2020年的研发投入增量,苏博特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0.44亿元,研发费用率较上年增加了0.04个百分点。2021年垒知集团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0.36亿元,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减少了0.11个百分点。
2021年苏博特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7.59亿元,同比增长21.3%,占总营业收入的83.1%;2022年上半年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2021年垒知集团混凝土外加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68亿元,占比62.4%;2022年上半年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78亿元,同比下降17.2%。
2021年垒知集团在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上的经营成本为24.86亿元,占总经营成本的61.9%。苏博特2021年混凝土外加剂经营成本为25.12亿元,同比增长28.7%。
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成本分析来看,直接材料在其中的占比均超过了80%。苏博特的直接材料的费用为21.08亿元,占比83.9%;直接人工为0.56亿元,占2.2%。
2021年在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上的毛利率,苏博特达33.2%,较上年同期减少3.83个百分点。2021年垒知集团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上的毛利率为19.0%,较上年同期减少4.10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苏博特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毛利率为20.2%,同比增长1.7%。
2021年苏博特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量为187.4万吨;销售量为187.5万吨;库存量为0.9万吨。垒知集团2021年混凝土外加剂的销售量和生产量均为166万吨,分别较苏博特相差21.5万吨和21.4万吨。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