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起开始推行建筑节能,期间,《节约能源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也颁布实施,但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依旧难推开,面临重重困难,出现地产企业无动于衷,节能公司难以进入,消费者不愿“埋单”的现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的数字显示,我国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国务院明确的“十一五”期间完成1.5亿平方米建筑节约能源改造的任务。目前从各地建筑节能进展情况看,财政政策都是针对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而针对“十二五”期间更大规模、更长时期节约能源改造的财政政策、融资模式尚未确定。
在法律层面,一系列建筑节能法律和法规也颁布实施,但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要使这些法律和法规真正得到落实,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
数据显示,未来10年建筑节能市场产值可达1.5万亿元。这个产业应该说方兴未艾,但是,现实遇到的问题是,尽管企业能减少能耗,但热力公司并没有因为减少能耗而少收热力费用;尽管企业能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大幅度节电,但电力公司从不买账,甚至还会有“电卖不出去怎么办”的抵触情绪;尽管企业能盖节能房子,但同行不去造,这样造节能房的企业成本和销售价格上去了,在得不到税收优惠等条件下,就会失去竞争力,不愿意造节能房子;消费者也不愿意多花钱买节能房子;新能源或节能服务企业难以进入节能建筑领域,出现了令人奇怪的“围城”现象。
面对建筑节能这块大“蛋糕”,专家觉得,目前还没有推广开,一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虽然在节能建筑方面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至今没有哪个项目因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该强制执行的并没有强制执行。二是缺乏政策激发鼓励措施。推广建筑节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增加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的成本和支出,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国家为了鼓励和推广,都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如美国,政府规定达到房屋建筑节能标准的开发商能够轻松的享受税收抵扣政策等。而在我国,鲜有这方面的激励政策。银行贷款的规定里,就没提节能建筑一个字;生产商、开发商和用户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就没有一点优惠和补贴政策。
专家表示,建筑节能是一项能让全社会受益的工作,有一部分责任就应该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而不能单纯依靠企业来实现。比如,建筑领域中应用光伏发电,可直接适用于建筑用能需求,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输变电损失。但是,当前太阳能光电建筑存在着应用配套政策不完善、光伏上网电价不落实、接入电网困难、建筑一体化技术标准不完善和设计施工能力不够等问题,阻碍了光电建筑应用的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推广建筑节能,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成本问题,消费者难以承受,开发商也不愿意开发。目前政府方面应当尽快出台配套的金融、税收、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即通过经济手段引导与鼓励企业自觉、自愿地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同时,对于买节能建筑的消费者也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措施,刺激他们购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专家还强调,国家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也很重要,至今我国鼓励企业节能、节材、节水、节电、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很少;有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做了一些节能等方面的尝试,但都是企业自发的行为,并没有正真获得国家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建筑节能应形成“从下而上”的创新与参与和“从上而下”的激励与引导相结合的氛围。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面临严峻的人口与资源压力,更要加速推进建筑节能。有经验的人指出,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对既有建筑进行系统化节能改造,对新建建筑进行节能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地产企业建设,支持新能源、节能服务企业进入,刺激消费者购买,建筑节能才能推广开。
主办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100120)电话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