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还始终处于竣工周期的尾端,需求并不弱。有效需求的支撑,使得玻璃价格不可能暴跌。但为什么价格没有大幅的上涨,说到底,还是玻璃从业者们的“心贼”难破。
玻璃从业者普遍存有“悲观预期”,这是从业者的“心魔”,也是“心贼”。在“强现实、弱预期”的行业背景下,“弱预期”占据了主导。玻璃产量处于历史顶配水平,钢铁水泥等建材产品的价格也跌回到了二十年前,也许明年的玻璃就是今年的水泥。
“悲观预期”下,即使在“保交楼”等诸多利好政策和刚性需求的保证下,大多数玻璃厂家的经营者们,也是把低库存作为普遍共识,把销售价格压下来,使得今年的玻璃价格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利好水平。
但作为成本端的上游并没有照顾玻璃行业的从业者们。纯碱说涨就涨,一次拉涨一千多元;天然气说涨就涨,慢慢突破4元,向5元迈进。上游慢慢的变主动和自信,把玻璃从业者的生存空间极限挤压,玻璃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
预期好,我们大家可以借钱搞发展,这是正向循环,阳光灿烂,万物生长;预期不好,大家收缩欲望,裹紧钱袋,消费降级乃至躺平,企业家们也不愿扩大再投资。在负循环下,一切变得难上加难。三年时光,高光与至暗,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物是人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认知,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房地产拉动玻璃需求的大周期已经处于尾声。所谓穿越周期,这一次将成为玻璃行业应对房地产这个最大需求引擎突然熄火的博弈。在需求没有增量只有存量乃至进入减量时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减少玻璃“供给”的问题。但这一次,不会再有“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引导,相反,各地在疫情后发展GDP的压力更重,将会加大对于项目投资投产和工业产值增加的督导和鼓励。
这需要达成共识,但是很难。玻璃从业者大多数都有“迷之自信”,都觉得自身死不了,死得只会是别人。跨越几轮周期生死,大部分企业都侥幸存活下来,且在上升周期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时,关了很多生产线,也死了一些企业,但在房地产最后的疯狂下,产线区位得到了重新的布局,实际产能总量而并没有退出多少。
但是,这次不会有太多的侥幸。今年我一再提出,玻璃行业未来的情况就是,新一轮的洗牌,国企民企会促进分化。没多少抗风险能力的民营老板若不想落得人财两空,今年把企业卖掉是最好的也是最后的选择。
不想在此时退出的,都是抱有一丝希望的,是希望能通过市场的再次启动来挽救自己。事实上,当价格战火重燃,卷入这场战争中,没有谁能全身而退。行业会通过残酷的价格战和市场的选择来进行新一轮的优化。最后通过市场来检验行业各企业的成色,也许就在明年的下半年。
所谓周期,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并没有经历过大的周期,甚至没有经历过一场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现在,我们已然深处之中,只是很多人尚未觉察到。
政策还是以刺激为主基调,这是过去四十年的老做法,但没了效果,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是因为人心变了。在朝气蓬勃的年代没办法理解到的“万马齐喑究可哀”,现在竟然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但是,玻璃行业不会消失。玻璃仍然会有“波利”。波动的利润,也是一波一波的波段利润。玻璃这样的产品,目前还不好被替代。现在的矛盾就是供求关系,供过于求的解决方式只有产能退出。没有谁愿意主动退出。所以,后面会有一波轰轰烈烈的产能出清的惨烈阶段,不次于2015年华尔润倒闭的那个阶段。目前255条在产浮法玻璃生产线条,产能达到新的供需平衡后,玻璃的“波利”还会出现。
我曾说,玻璃行业两条路,要么“生产低成本”,要么“产品差异化”。没有特色的企业,肯定率先淘汰。如果两者选其一的话,我只会选择“产品差异化”,而不会选择同质化下的“低成本”。华尔润的倒闭,也是因为追求低成本而最终走火入魔的,曾经有个业内人士说,华尔润是“自爆爆掉的”。成本都是相对的,也是暂时的,也是有底线的。追求低成本的代价,“伤敌一万自损八千”,也许会反噬自身。
新一轮的洗牌,必定伴随着一批优质企业的胜出。高水平发展的新常态下,玻璃从业者活下去并做好自己,活出“确定性”,还是要在自己的核心能力上建立起宽广的护城河。重新审视行业、审视自己、审视趋势和变化,摆脱过去三十年的惯性思维和发展逻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周期上。要在“聚焦”核心能力上找突破口,实现转轨。
这几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确定,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政策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这几年经历了“拉闸限电”“大气治理”“气荒和限产”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很多企业也在打造自身的优势和自己的品牌。我们该向他们致敬。比如北玻,就是建筑加工玻璃高端与复杂的代名词;再比如金晶的超白玻璃,福耀的汽车玻璃,中建材的电子玻璃。他们是在真正的穿越周期。
玻璃行业本身的创新周期比较长,而且是要结合市场,所以,对创新方向的眼光和判断更重要。“晶牛玉”与晶牛公司一起,没有坚持到最后,倒在了上一轮的洗牌中,也说明创新不是盲目的,必须要结合市场。
很多企业也想转型,但不知往哪转。满脸的迷茫和茫然。在上升周期,很多人喜欢扩张和扩产,但是,在下行通道里,产线本身就是一个负担。忙于扩张,到处建线,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对行业趋势判断解读的战略上的懒惰。
所以,未来的一轮竞争中,不是我们能做成啥样子,而是我们该成为啥样子。2024年,玻璃行业要逐渐实现从“资源消耗型”企业向“创新成长型”企业的转型,既是起点,也是必然。市场对玻璃的创新仍有期待,芯片、激光、电子存储在玻璃上的应用还没有实现成果转化和规模化量产。愿新的一年,玻璃行业在新一轮的大变革中,借助科学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力量引领世界,“点石成金”,让普通的石头不再普通,让平凡的玻璃不再平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