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征途中,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统筹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是打响新型材料国际大品牌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精神,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分别成立产业学院,深入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求贤若渴的福州化工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我市化工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高端精细化工正朝着千亿产业规模的目标迈进,化工行业的基础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据了解,一家化工企业的基础人员大体占企业总体人员编制的三分之一,他们多数是大学专科学历,承担了化工企业运行的大部分工作,包括生产操作、基础维修和日常检验等。
一些化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指出,目前,我省设置石化有关专业的院校很少,而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教授的课程内容又与企业的实操要求不能完全贴合,导致企业基础人员储备不足。
福州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说:“我曾经做过统计,我省各大专院校每年石化专业毕业的专科学生不到1000人,而全省化工企业每年基础岗位的人员需求在1万人左右。因此,每当有福州的化工企业委托我们帮忙招聘时,我们只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其他省份。”
目前,我市化工企业为满足对基础人才的需求,除了加大对原有员工的培训外,招聘时主要前往兰州、南京、惠州等化工业相对发达区域的院校。
正是因为“粥多僧少”,化工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前途良好,刚入职时的年薪就能达到8万元至10万元。
市人大代表潘德标是恒申集团化工板块中国区总经理,长期关注着我市化工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近年来,福州市对化工新材料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惠企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成效明显。”潘德标介绍,随着化工产业链延伸的步伐加快,对化工行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的局面是高品质人才可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但基础人才稀缺。
潘德标指出,一边是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沃土,一边是科学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的前沿,教育和产业在新时代不仅需要有效衔接,更需要深度结合、融通发展。
潘德标为此曾向市人代会提出《关于化工基础人才本土化培养和储备的建议》:重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基层人才的教育,鼓励专科院校开设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的化工、机械、电气、仪表、检验等专业课程,同时做好生源扩大工作;引导政府、园区、企业、学校做好对接,从行业宣传、生源动员、企业需求、课程互动、学生就业等方面共同发力。
这份建议受到我市有关部门的格外的重视,明确了我市加强化工基础人才本地培养的举措,包括加强化工类专业建设“补短板”工作、做好职业院校开设化工类专业建设布局、加强职业院校化工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化工类专业企业订单培养等。
近期,闽江师专先后与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共建江阴港经济区化工产业学院,与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连江县政府、连江职业中专学校成立申远新材料产业学院,正式拉开了我市化工行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序幕。
“我们多年来与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内的企业、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有着紧密的校企合作。这里是学院专业学生的认知实习、顶岗实习、跟岗实习、就业的重要基地。”闽江师专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陈宗保介绍,共建产业学院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升华,是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将为福州化工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闽江师专力量。
记者了解到,产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企业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和发展需求,选拔一定量的在校生,通过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等方式,配以奖学金制度和优先就业等措施,实现校企师徒互选;在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引入更多企业实践课程,让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校企教师互聘互兼,打造更加合理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毕业班的学生直接入企业实习与就业,让企业在用工、用人、用才方面实现快速化。
陈宗保指出,此次产教融合是化工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相互融通的一种全新生态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速教育界和产业界各种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申远新材料产业学院的负责人,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陈黎铭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技能型人才是公司很关注的群体。如果说企业家精神是企业高水平发展的‘领航灯’,那工匠精神则发挥着‘加速桨’的作用。”陈黎铭表示,他们梳理了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塑造“传、帮、带”的文化,通过产业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将岗前培训前置到院校中,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记者了解到,产业学院的学员大多数来源于两个方面:选拔闽江师专化工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为福建籍;计划通过3+2的模式,引入当地职专联合办学,在当地及周边区域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
目前,闽江师专已向学生宣讲了申远新材料产业学院的情况,明年开学时将进行选拔,形成50人的办班规模,之后的办班规模将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江阴港城经济区化工产业学院的招生工作也在进行中。
“这两个化工类产业学院,犹如两块巨大的吸铁石,将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职业教育紧紧吸附在一起,形成真正‘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共同体。”陈宗保表示,产业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化工类产业学院,并高质量地将其打造成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福州打响新型材料国际大品牌添砖加瓦。